商周时代,民间流行最广的陶器是轮制或轮模合製的灰陶和红陶。商周陶器的纹饰大多是以刻花的拍板在陶坯未乾时依次捺印而成的,纹饰的形式有S纹、人字纹、水波纹、绳纹、回纹和 纹(双 纹)等。香港南丫岛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这类硬陶,且其花纹 (双f)是独特的。於1930年芬神父(Fr.DanielFinn)在华南地区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像两个小草〝 〞英文字母盘曲所组成的纹形,他将它命名为(双f纹)。而双 纹是华南地区青铜时代硬陶器的典型纹饰,由於这种纹饰与商周青铜器上的夔纹相同,故又称为〝夔纹〞。
商周后期还出现一种在适宜光线下能辨别花纹组织结构但又不露凹凸痕迹的暗纹陶,其製作原理是陶坯未乾时在器物表面用拍板和其他工具加力压印研磨,使陶质密度增高,烧成后表面即呈现出发光的黑灰色。这是当时民间陶器的珍品。